
(這個在中國上映的海報,和電影本身調性差太多了吧!!!!!!!!! 一定騙超多觀眾進戲院的啊~~~~~)
(和本片調性比較接近的海報,完完全全是個超級藝術片啊)
在南方影展看的片子,2014已經在金馬影展播映過,也入圍該年最佳新導演以及最佳改編劇本(得獎的分別是陳建斌<一個勺子>和馬英力<推拿>,遇到這種對手也只好算了XD)
2014 金馬獎 最佳新導演 提名
2014 上海國際電影節 亞洲新人獎 最佳影片 提名
2014 釜山國際電影節 新浪潮獎 提名
(附上金馬的預告片)
----------------------------------以下有劇情----------------------------------
李小路(李浩菲 飾演)是插班生,在新班級認識了王曉冰(李嘉琪 飾演),兩人從此變成超級無敵好的朋友,都很愛三毛,會一起翹課,默契好到可以不說ㄧ句話對看後完全了解彼此在想什麼的相視大笑(不過我覺得蠻莫名的,有點刻意,還出現很多次),但在李小路和一個練武的男生徐傑(辛鵬 飾演)友好,又轉去別的中學,王曉冰去念了衛校以後,兩人分道揚鑣。
王曉冰的父親因為有了小三和媽媽離婚,媽媽像是沒事般的繼續聽爸爸喜歡的鋼琴樂,但曉冰戳破媽媽不是真的想聽,只不過想欺騙自己罷了,兩個都很倔強又很驕傲的女人戰火觸發,曉冰把唱片一片一片摔到地上,媽媽憤而把曉冰在看的三毛撕毀。
王曉冰讀衛校以後,和一個男教官(李歡 飾演)走得很近,但教官雖然喜歡她,知道自己即將調到他處,不敢放太多感情,離別前送給王曉冰一幅他手繪的風景畫,是他們經常散步的河堤風景,曉冰愛不釋手,回家後不斷端詳著畫,才發現畫框背後藏著一張教官調職的通知書,騎著腳踏車奮力追出,卻只能無奈卡車和自己距離越來越遠。
曉冰因此很想去讀軍校,媽媽原先仍舊自顧的舞著黃梅戲,曉冰大聲在講一次後,媽媽拿出一疊曉冰寄給教官的信,原來媽媽一直都阻擋著曉冰的情意,媽媽也只是抱著曉冰說愛情都是狗屁,完全不理會曉冰的心情,但當時媽媽的男朋友(就是曉冰的老師也在場),看到這真的覺得大人的世界很噁心。
曉冰回家後,屋內陰森森的,坐滿了家族長輩,頭頂上的光直直射下,有些人躲在陰暗處窺視,爸爸帶現任女友出席,引起大家不滿,爸爸理直氣壯表示他們是自由戀愛,不必偷偷摸摸,女友也嗆聲他們很正當,大家怒火漸漸生起,曉冰冷不防快步走到中間抓起小刀割腕。導演表示這裡的光影是想呈現出佛廳的肅穆,每個長輩都是尊佛,進行審判。
最後曉冰騎著腳踏車經過一個大倉庫,背後射進一道光亮,後頭跟著兩個小小的不起眼的人騎著腳踏車,是李小路和徐傑默默的陪著她。
青春期少女的驕傲與叛逆,是同年齡男性和大人們無法探知的,本片調性也如慘綠少女般的慢、沒有明顯故事線,多是心理層面意象式的傳達,像是散文,而不若小說般易懂,絕非<我的少女時代>青春校園類型,其實我數度也看得想睡,但少女的心本來就不是那樣的直接、可以長驅直入的啊。
曉冰在片中一直嘗試死亡,在河邊緩緩走向深處,被徐傑救起,還有在眾人面前的割腕,或許在那個美好的年紀生命可以就此打住,原著小說裡描寫曉冰和小路都長大成人,過著庸碌的人生,但電影裡讓曉冰死去,原因沒有交代,即使像原著一樣因為活著而活著,其實靈魂早已經失去,似乎活著也是沒有意義的了,如同櫻花在美的時刻隨風凋謝。
可能是新導演的緣故,力求完美,希望每個環節都有清楚告知觀眾此段想表達的含意,因此有些地方顯得斧鑿痕跡過深,像是客廳深綠色的牆,深紅色沙發的配色,曉冰房間超級莫名其妙的配置,書桌旁放一個大紅色沙發是怎麼回事,又有兩個對稱的窗戶。還有從上垂直往下拍攝,曉冰和小路蹲著在畫面右邊,橘色的地板配著紅色衣服的女孩。除此之外,還有白馬、河流,曉冰留給小路的一鉛筆盒的菸屁股等,好像無時無刻告訴你趕快理解我要表達的意思呀,放太多倒有點讓人發懶不想理解了XD
這是一部當你是文青少女,或是極度迷戀過三毛的90年代資深文青少女很適合看的電影,否則可能會稍嫌平淡,但不能不說這部片的行銷蠻厲害的,用活潑的海報構圖,片名的字體、顏色俏皮可愛,預告片節奏也蠻快的,讓人很容易誤會,引起想看的慾望。
導演 李霄峰
監製 沈暘
製作公司
维格文化 Weige Culture
發行公司 鑫岳影业 Xinyue Pictures
上映時間 2015/7/11(中國)
票房 52.8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