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_26de6284b473b87b6342803f09fa29f9-2.jpg 



Wawa-No-Cidal-poster.jpg 

未上映前就非常期待《太陽的孩子》,因為導演鄭有傑。很喜歡他的作品《他們在畢業前一天爆炸》,之後對於鄭導的作品特別留意,包括長片《一年之初》《陽陽》、短片《淺規則》反核宣傳片《(不再)平凡的幸福》等等,溫暖的筆觸,卻有個人獨特的見解,及對於土地、時事特別的關懷。


本片講述阿美族人巴奈(阿洛·卡力亭·巴奇辣)在都市工作奮鬥,一天爸爸突然病倒了,急忙回到故鄉後卻發現記憶裡的美景不復存在,稻田變成荒地,決定著手復育梯田,把覬覦故鄉美景的大財團驅離,歷經種種困難,遊說部落居民一起團結努力,遊說大財團這片土地對於居住於此的原住民的重要性,告訴女兒屬於阿美族人的驕傲。

雖然是講原住民的故事,但其實可以擴展延伸到全台灣人身上,巴奈曾提到小時候演講比賽,努力的去掉原住民口音,最後在比賽中得獎,沒有辦法誠實的做自己,大家也會稱讚她講國語講的標準,如同許多台灣人到了中國努力學習當地口音,希望能融入該地,做自己怎麼會如此的困難?大財團的蠻橫也不只在美麗的東部會遇到,觀光業的剝削也不只是花蓮,墾丁、宜蘭也是,在整個台灣社會充斥著不公不義,希望能小蝦米團結起來力克大鯨魚。

一開始對於片名有些為反感,用「太陽的孩子」來指稱原住民,是不是太刻板印象了些?難道其他台灣人就不是嗎?看完以後才體認到指的並不只是原住民,而是可以泛指每一個人、每一個國家,每一個人都不應該遺忘自己是誰,都有權利勇敢做自己。

18073_635796562266782680.jpg 

雖然導演對外表明電影訴求的是「溫柔的力量」,不煽情、不渲染,我倒覺得某些情節過於誇大,例如女兒參加體育班甄選前害怕想放棄,巴奈問「你是誰?」一連問了三次,女兒用族語說出自己是pangcah(阿美族),這裡有點刻意強調。但老奶奶在抗爭時,對著驅離他們的族人警察,輕聲的問:wawa,妳的部落在哪裡?自然出口的一句話,觸動了很多觀眾的情感。

對於這片的另一大功臣是配樂,獲得52屆金馬獎最佳電影歌曲,舒米恩・魯碧演唱的《不要放棄》,有阿美族語及國語兩個版本,在頒獎典禮上舒米恩・魯碧親自唱了這首歌,看直播的我又回想起這部電影的美好,又有點鼻酸,我想好的電影歌曲就是能傳達電影想要講的事情和情感,甚至提升電影本身的渲染力,《不要放棄》做得很成功。有趣的是,當天演唱的是阿美族語版,後來上台領獎時,舒米恩還開玩笑說聽不懂的話就當作聽法文吧XD


改編自紀錄片《海稻米的願望》,共同導演勒嘎・舒米拍攝自己母親復育梯田的故事,用比較好入口的劇情片方式吸引更多人知道並了解,儘管口碑不錯,看過的人幾乎都覺得感動,但台北票房495萬,2015台灣電影在台北上映的有36部,《太陽的孩子》票房排行第19名,並不是太好的成績。

原住民的議題大部份的人並不感興趣,部落的生活對大多數人來說太遠了,尤其是還涉及偏嚴肅的社會問題,賣相不夠好,口碑難以廣傳,或許改個片名讓原民議題不要那麼顯著,票房會好些,但另一角度看,導演們設定的「目標觀眾」就不一定會進戲院了,這裏的目標觀眾並不是指商業上會被這部片吸引花錢買票的觀眾,而是導演們想要讓這部片被看到的人們。

搜尋資料時,看著很多在外地打拚多年的部落年輕人因為這部片喚起了關於部落、關於自我認同的意識,甚至想要回到部落看看,看那片山那片海,那個屬於他們的「家」,不論電影到底拍得好不好?演員演技好不好?影評多吹捧或是貶低這部電影,只要有打到一個人、改變一個人的想法,生活有了小小的漣漪,《太陽的孩子》就值得了。


photo.php-3.jpeg 

(阿洛·卡力亭·巴奇辣在金馬獎頒獎典禮上的打扮,大紅色的禮服配上仿原住民圖騰的黑白條狀,大氣又非常有風格!)


導演 鄭有傑
        勒嘎·舒米
監製 鄭有傑
製片商 一期一會影像製作有限公司
片長 99分鐘
產地 台灣
語言 國語
上映日期 2015年9月25日(台灣)

發行商 牽猴子整合行銷

票房 495萬(台北)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惠兒 的頭像
    惠兒

    惠兒的電影亂亂寫

    惠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